艾爾多安改口支持瑞典加入北約,換取歐盟重啟土耳其入盟談判 (中央社)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今天(當地時間10日)宣布,如果歐洲聯盟(EU)同意與安卡拉恢復停滯已久的入盟談判,他就會支持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里契也發布聲明,對土耳其同意盡快推進瑞典申請案的消息表達歡迎,並呼籲匈牙利近期也能跟進。克里斯特森說:「艾爾多安總統致力於推動盡快批准瑞典入北約的申請案。
這對瑞典來說是美好的一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高峰會將於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登場,過去一直阻撓瑞典加入北約的成員國土耳其在峰會前夕改變立場,同意推進瑞典入會程序。2005年正式啟動入盟談判。」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在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表示樂見這則「好消息」。艾爾多安接受電視媒體訪問時表示:「幾乎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貼文一出,留言區卻引來不少政治口水攻擊。柯文哲29日將舉行演唱會「KP SHOW」,活動分為實體或線上參與,實體票價為新台幣8800元。陳智菡昨天下午接受媒體訪問談及北流申請遭拒議題。
蔡詩萍還原時間線指出,今年3月24日柯辦發言人陳智菡聯繫北流想借場地,企劃寫會有政治活動,北流當天就回覆不行。柯辦發言人陳智菡受訪表示,柯文哲一向支持公務員依法行政,也遵守制度,這次爭議點在於,政治人物舉辦活動是否必然等同於「政治活動」甚至「競選造勢」。蔡詩萍隨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則表示,這個原則是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戶外及室內多功能空間租借規章的明確規定,「當時的市長正是柯文哲市長。」 柯文哲29日將於台北CORNER MAX舉辦KP SHOW演唱會,9日他受訪時表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是東區門戶計畫政績,原想在北流假裝開演唱會宣導政績,結果世態炎涼,「我當市長卸下來不到3個月,人家就不讓我在那裡辦了」。
左為台北市市長獎萬安。陳智菡表示,柯辦及委託的籌備單位,多次承諾北流音樂會不涉及政治或政黨活動,也將流程與企劃如實呈報,內容顯示皆屬娛樂性質,最終仍因「政治人物」身分被直接拒絕。
柯文哲並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是東區門戶計畫政績,原想在北流假裝開演唱會宣導政績,結果世態炎涼,「我當市長卸下來不到3個月,人家就不讓我在那裡辦了」。陳智菡稍早說,柯文哲沒有要針對任何人,但各界的批評,柯文哲會虛心檢討。他竟然覺得在北流『假裝』辦一場『演唱會』拿來『夾帶宣揚政績』是很OK的事。」既然當時北流訂了這個規章,柯文哲及當時的文化局長應該不會不知道。
他更暗指,「通常這種事件,太監就解決掉,不會到皇上那裡」。柯辦發言人:柯文哲對北流有情感,租場被貼標籤感到難過 (中央社)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前天自曝申請北流辦演唱會遭阻。北流跟北藝的原則就是「不可以政治活動」,柯辦之前確實申請北流場館,也很誠實承認不敢保證沒有政治活動,所以北流第一時間便說不宜。至於如何回應「太監說」以及是否願意道歉。
蔡詩萍說,應給表演專業場域獨立自主的空間,政治人物不要因為自己的想法去干擾,這是讓台灣在政黨惡鬥之外,保持清流、文化歷史乾淨的空間。蔡詩萍重申,文化局從以前到現在、市長從柯文哲到蔣萬安,只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北流、北藝是行政法人,可以自行判斷場地要不要租給別人、相關規定是不可以涉入政治活動。
蔡詩萍說,北流於3月29日以電子郵件正式回覆,根據北流戶外及室內多功能空間租借規章第10條第1項,考量涉及政治,評估後婉拒租借根據卡達《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布朗的觀點並未得到庫克群島所有居民的認同,太平洋島國中亦有帛琉(Palau)、薩摩亞(Samoa)、萬那杜(Vanuatu)反對深海採礦,而位於南太平洋的斐濟(Fiji)及吐瓦魯(Tuvalu)也從原本支持的態度,轉而與其他太平洋島國一同呼籲暫停該區域的深海採礦計畫。
「庫克群島是一個資源非常有限的聯合邦,為了在這種發展有限的環境下取得成功,有時我們必須做出大膽的決定,這時政府及聯合邦領袖就必須要挺身而出。文:張瑞邦(Tucker Chang)與紐西蘭存在自由聯合(Free association)關係的庫克群島(Cook Islands),其總理布朗(Mark Brown)近日宣布該群島政府將推動深海海底採礦計畫,消息一出隨即引發外界對於海洋生態恐遭破壞的擔憂。庫克群島的礦產資源能帶來哪些經濟貢獻?聚焦全球礦產開發的新聞平台《礦業科技》(Mining Technology)指出,由15個海島組成的庫克群島位處東加(Tonga)與法屬玻里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之間,該聯合邦人口雖僅約1.8萬人,但其領海海床卻蘊藏近70億噸的海底岩石「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此種外觀為黑色圓形、高爾夫球大小且歷經數百萬年形成的凝固物,富含大量錳(Manganese)、銅、硫酸鎳(Nickel sulfate)及硫酸鈷(Cobalt sulfate)等元素或化合物,是製作電動車電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礦產根據卡達《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布朗的觀點並未得到庫克群島所有居民的認同,太平洋島國中亦有帛琉(Palau)、薩摩亞(Samoa)、萬那杜(Vanuatu)反對深海採礦,而位於南太平洋的斐濟(Fiji)及吐瓦魯(Tuvalu)也從原本支持的態度,轉而與其他太平洋島國一同呼籲暫停該區域的深海採礦計畫。「庫克群島是一個資源非常有限的聯合邦,為了在這種發展有限的環境下取得成功,有時我們必須做出大膽的決定,這時政府及聯合邦領袖就必須要挺身而出。文:張瑞邦(Tucker Chang)與紐西蘭存在自由聯合(Free association)關係的庫克群島(Cook Islands),其總理布朗(Mark Brown)近日宣布該群島政府將推動深海海底採礦計畫,消息一出隨即引發外界對於海洋生態恐遭破壞的擔憂。
庫克群島的礦產資源能帶來哪些經濟貢獻?聚焦全球礦產開發的新聞平台《礦業科技》(Mining Technology)指出,由15個海島組成的庫克群島位處東加(Tonga)與法屬玻里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之間,該聯合邦人口雖僅約1.8萬人,但其領海海床卻蘊藏近70億噸的海底岩石「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此種外觀為黑色圓形、高爾夫球大小且歷經數百萬年形成的凝固物,富含大量錳(Manganese)、銅、硫酸鎳(Nickel sulfate)及硫酸鈷(Cobalt sulfate)等元素或化合物,是製作電動車電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礦產「他們失去通訊,也失去導航──當時我立刻說:『如果不是災難性事件或是非常、非常嚴重的災難性事故,不然你不可能同時失去這兩個東西。
根據《路透社》報導,早在2018年,OceanGate內部任職海事營運總監的大衛・洛奇里奇(David Lochridge),就曾對泰坦號的設計安全性提出質疑。」王主任表示根據他的經驗,要用來製作深海潛水器的材料通常會保守一點,除非是經過長時間多次驗證沒有問題之後才會使用,因為跟人命的關係太大。
然而OceanGate公司不但將他解僱,還將洛奇里奇一狀告到華盛頓州法院,指控其違反合同、泄露機密、詐欺等罪名。這是我個人猜測的情況。
Q1:在4000公尺水深的環境下,物體每一面承受壓力有多大? 泰坦號這次的目的為探訪鐵達尼號沈船的遺跡,因此必須下潛到約4000公尺水深的地方。在水底下只有音頻的訊號,所以要能持續送出聲音的訊號,讓外界知道你在什麼地方。「我們就開玩笑講,你甚至用鐵鎚去敲你的金屬艙,這也是可以的。潛水器下方通常都會有壓艙重物,如鉛塊或是鐵塊,目的是可以讓潛水器具有中性浮力與下沉。
當時洛奇里奇強烈反對公司的設計決定,並且明言在沒有進一步測試的情況下,不會授權任何載人航行。因此一旦出現電力失效或其他緊急狀況,艙內有個把手可以拉起後將潛水器的壓艙重物卸掉,讓潛水器能夠開始往上浮,這個簡稱「快卸」裝置。
若是在電池系統正常的情況下,出現其他緊急狀況,則可以由內部操控兩個垂直方向的推進器,往下打水之後潛水器就會往上移動。除了就地待援,王主任團隊所設計的潛水器還有其他緊急上浮「快卸」裝置。
」 ——《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於泰坦號事件後受訪 一艘6月18日失蹤的潛水器成為新聞熱門議題,這艘名為「泰坦號」(Titan)的潛水器,原本預計要前往海底約3962公尺深,探訪鐵達尼號沈船的遺跡。」王主任說,往好處想是這個人在完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就走了。
向外聯繫:潛水器一定要有一個獨立供電的盒子,可以持續向外送出訊號。」 「他們(指泰坦號母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沒有經過認證,因為他們知道根本不會通過......我非常懷疑他們使用的技術,如果是我,絕不會進去那艘潛水器。王主任說:「這相當於你的指甲大小的面積上面,放了400公斤的重物,你覺得會怎麼樣?」至於人體可以承受多大的壓力?根據目前自由潛水的紀錄,應該是120公尺(13個大氣壓力)。」然而王主任說,這次泰坦號艙體被壓扁之後,可能固定送出訊號的盒子裝置恐怕早已被壓爛。
金屬為什麼比較好?除了耐壓之外,還有延展性,也就是說當它受到壓力之後還能有一些延展。但是在意外發生當下可能整個艙體被瞬間壓扁,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讓這些緊急措施來不及啟動。
光是下潛深度不足50公尺的潛水器,王主任的團隊就設計了這麼多的緊急情況的自救措施。在水下那樣的深度,你一離開潛水器幾乎不可能活命的。
王主任目前曾參與開發過無人及有人的水下載具,設計上可下潛500公尺。Q2:潛水器一般會有緊急逃生設施或裝備嗎? 既然意外發生時人不可能直接向外逃生,那是否有可能像在船上放救生衣一樣,在潛水器內準備個人穿著的裝備,好讓裡面的人有機會穿上並向外逃離嗎? 對於是否有可能靠單人穿著裝備潛到4000公尺水深活動,王主任說依他知道的科技來說目前還做不到,主要困難點是因為潛越深,身上背的抗壓金屬材料越重,人體是沒辦法扛起來的。